男子看短视频直播卖车时,相中了一辆宝马车,随后,来到武汉以361000元的价格从某汽车店内将车买下。新车到手,男子高高兴兴地开车回家,然而,刚上高速,车子就开始出现故障:方向盘偏移、加速不稳、警报一直响。
男子心生疑惑,找了个鉴定机构对车子进行检测,却得到了一个震惊的结论,刚到手的车居然是事故车!男子找到销售店,谁知,面对质问,销售店不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,反而直接叫嚣“你们到相关部门去处理吧。”
短视频带货是近年来兴起的购物方式,通常消费金额不会很大,像男子这样一笔订单直接几十万很少见,但,可气的是花了大价钱到手的却是残次品,更让人愤怒的是,明明有错的商家毫无歉意硬怼消费者。商家凭什么“有底气”?车辆到底是什么情况?咱们一起咵咵。
先看看商家的态度有多恶劣?
男子选购的是二手车,交易前商家明确表示车辆“原版原况,无重大事故”,也将这一承诺写进了购车合同,面对质疑,商家居然答复男子“对事故车的定义不同”,“市场上很多相似情况”。
言下之意,二手车市场很多商家都这么做,所以“我”也能这么做,而消费者质问欺诈是因为大家对事故车的理解有所不同,并不代表“我”真的有错。
到底是不是事故车不是某个人说了算,根据国家标准,事故车有9种情况,其中就包括纵梁故障。而男子的车辆之所以出现方向盘偏移就是因为纵梁变形,毫无疑问,按照国家规定,这就是一辆事故车!
明明是事故车,却说“无重大事故”这是欺骗消费者,面对质疑不仅没有拿出应有的职业素质和担当,反而胡搅蛮缠,用个人理解来代替国家标准,用市场个别情况来证明自己有理,已经不能用“没有素质”来形容商家,根本就是耍无赖。
当被反驳,商家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“知错就改”,反而质问男子语气有问题,并硬怼记者“不是法律机构”。这简直就是个笑话,自己态度有问题还去质疑别人,理由站不住脚就说别人没资格,按照商家的思维,出错的永远都是别人。借用一句调侃“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”吗?
态度恶劣,商家凭什么“硬气”地“天不怕地不怕”呢?
车子出现问题后,男子曾经到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,监管部门也主持过协商调解,但,调解无果。是不是另有隐情,我们无法得知,但,可以肯定的是,绝对跟商家的“耍无赖”有关,毕竟任何调解都基于双方的互相理解配合。